香江故事:20多万越南难民涌入香港始末【傲多可商机网】

香江故事:20多万越南难民涌入香港始末

  2020年11月27日

Aodok

.com

喜欢看八九十年代香港老电影的朋友,应该对香港电影中的越南元素不陌生,这些元素包括但不限于越南战争、越南黑帮、越南杀手、越南难民等等。

比较近的电影有《导火线》,剧中渣哥、汤尼、阿虎三兄弟就是越南黑帮,他们性格乖张残暴,嗜血能打,尤其是邹兆龙饰演的汤尼,杀气逼人,令人胆寒。

远的就很多了,比如《赌神》中的冷酷保镖龙武,就是前南越特种兵,《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的背景是统一前的越南,发哥饰演的小马哥也是越南华侨,《爱人同志》讲述的则是刘德华饰演的香港记者到越南公干,邂逅女翻译官阮红的故事,《喋血街头》则是细荣(李子雄饰)、阿B(梁朝伟饰)、辉仔(张学友饰)三人兄弟到越南走私杀人的故事。

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许鞍华导演的“越南三部曲”——《狮子山下:来客》、《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香港电影中的越南及越南人的形象往往是负面的,战乱、犯罪、贫穷,悲情,一色的灰暗基调。

为什么香港拍了这么多和越南相关的电影,为什么香港电影中的越南是这种形象?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了解一段往事——从1975年到2000年,超过20万越南难民涌入香港,这些越南难民对香港社会造成了很大冲击。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电影所反映的,其实是香港社会对当年越南及越南难民的印象、态度以及感情。

言归正传,来谈谈那些年涌入香港的越南难民潮。

1975年4月30日上午10时,北越军队的1辆59式坦克,率先冲破西贡政府总统府铁门,士兵随后跟进,占领了象征南越政权的总统府。至此,北越统一南越。

前一天,也就是4月29日下午2点,美军启动了“常风行动”,即赶在北越军队占领西贡之前,运用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将美国在越公民、南越军政高层及其家属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公民,撤离出来。

从29日下午到30日上午,“常风行动”总共撤离了7000人,堪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撤运行动。期间,为了能让更多南越直升机降落,“中途岛号”航母将挤在甲板上的大量直升机推下海,以腾出更大的救人空间。

“常风行动”是美国在越南的最后撤离行动,在此之间,南越政权已经兵败如山倒,社会精英阶层纷纷坐船和飞机离开了越南。据统计,随着南越政权的崩溃,前后有超过13万越南人逃往美国。然而,这仅仅是越南难民潮的开始。

从1945年北越建立政权到1975年越南统一,南北越分裂了整整30年。期间,两个政权争战不休,国仇家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叠加,现在,北越胜利了,,南越作为失败者,将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和清算?

高级官员和将领有美国接盘,有钱有势的人可以移民,剩下的人,包括中下级官员、军官、士兵,以及支持和同情南越政权的普通老百姓,该何去何从?

出于恐惧,这些人只能想方设法逃离。事实证明,这些人的选择是对的。

北越统一之后,对南越进行了社会改革,经济上消灭私有制,没收个人财产,政治上将与南越政权有关系的人以及异己分子,投入集中营劳改,大约有16万人被虐杀于集中营。

越南经过长期的战争,经济已经崩溃,消灭私有制之后,大量企业主、雇工、商贩、手工业者破产,生计无着,此外,农业税也有大幅度提升。

贫穷、饥饿与恐惧,驱使大量越南人背井离乡,向国外逃难。

之后,越南为统一印支,向柬埔寨和老挝发动了战争,为了支撑战争,越南政府动用各种手段筹集战争经费和物资,导致民不聊生。战争行为又遭致了国际社会的制裁,许多国家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越南经济雪上加霜。当时,拿国家工资的人,每月的工资(包括实物),只能维持10~15天的生活。可想而知老百姓过得什么日子。

1977年越南政府掀起的大规模排斥华人运动,这个就不展开了。只说一个数据,到1980年,被越南从海路驱逐出境的华侨、华人已超过100万。

总之,越南政府的一系列神操作,致使整个国家陷入困顿和混乱,大量人因贫困和恐惧而逃离越南。

如此多的民众以难民的身份离开越南,越南政府是什么态度呢?支持、鼓励。

越南政府把难民当成一种生意。早期,只要把房产交给国家,然后再交几两或十几两黄金,就可以合法离境,当然也可以贿赂边防士兵,偷渡出境,甚至有军队的人收钱后,用船只运输难民出境。1979年,通过难民生意,越南政府赚了1.5亿美金。

之后越南政府将难民贸易制度化了,每人交2000~3000美金,或者交5盎司黄金,就可以办理出境手续。

没钱?没钱可以找海外的亲戚,让他们汇款。一般而言,但凡有点海外关系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凑齐钱走人。通过这个办法,越南政府将大量“无用的”普通人输送到了国外,甩掉了吃饭的大包袱,还搞到了不少黄金、美元。

整个70、80年代,越南难民都是令各收容国头疼的问题,国际社会曾多次找越南政府谈判,要求其停止输送难民,但都遭到了拒绝。

以上,便是越南难民潮的背景。

收容越南难民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越南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以及香港地区。

南越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对南越的覆灭,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因此美国收纳了大量越南难民和后续移民。

法国曾是印支的宗主国,前后共吸纳了15万越南和柬埔寨难民,已故前法国总统希拉克还从难民中收养过一个越南女孩。英国追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追随英国。联邦德国则更主动,甚至派船来接收难民,约有4万越南难民成为了联邦德国公民。

1975年5月4日,一艘搭载3000多名越南难民的丹麦船只“长春号”抵达香港,当天正值英国女王携菲利普亲王访问香港,为了营造良好形象和气氛,香港接收了全部难民,由此拉开了越南难民涌入香港的序幕。

一个国家发生动乱,首当其冲的是其邻国。越南难民大量涌现,周边国家苦不堪言。向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自认为没有接收难民的义务,因此经常以各种理由拒绝难民进入,尤其是马来西亚,声称要在海滩上架起机枪,赶走这些“废物和渣滓”。

由于这些国家禁止难民进入,期间发生了很多人道主义灾难,不少难民死于饥饿、暴晒、翻船以及海盗。

1979年7月,联合国难民署为解决印支难民问题,召集了65个国家在日内瓦开会。会议作了三项有影响力的决议:要求越南政府遏制其人民大量无序离境;确立香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为印支难民“第一收容港”,给予难民临时庇护,所有费用由联合国难民署承担;西方国家随后从“第一收容所港”接收走难民。

值得一提的是,把香港定为“第一收容港”,完全是英国的意思——慷他人之慨,香港多承担一点,英国就可以少承担一点。

相比其他“第一收容港”,香港是最受越南难民欢迎的地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开始腾飞,到70、80年代,香港已经比较富裕。越南难民到香港后,住在开放式难民营,出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1979年,越南人均年收入230盾,折合75美元,而同一时期香港普通工人日工资接近10美元。也就是说,在香港干8天就等于在越南干1年。

除了高收入之外,香港对越南难民比较宽容,难民营中甚至设有医疗、教育、托儿等服务,比较人性化。另一方面,香港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对难民,尤其是包含很多华人在内的越南难民(1978年华人难民占60~70%,1979年达80%),有较大的同情心,其包容程度是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

最后一点就是,从越南北部到香港,只有500英里,路程不远,坐个帆船也能过去,成本低,最主要的是航线很安全,没有海盗(当时,泰国海盗很猖獗)。香港是国际化港口,亚太地区海空交通枢纽,难民到了香港后,可以坐船或飞机直飞欧美。

香港的以上便利和好处,使得越南难民奔走相告,吸引了大量难民涌入。

香港成为越南难民“第一收容港”之后,大量难民涌入香港,这些人整天呆在难民营无所事事,不仅严重影响难民营治安,还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联合国难民署答应支付,但前期都是港英当局垫付)。

而此时,香港制造业特别繁荣,缺乏劳动力,如果把难民放出来,让他们自食其力,既可以解决财政问题,也可以弥补劳动力短缺。

于是,1979年8月,港英当局开始对难民营实行开放式管理,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难民可以出入香港其他地区,自由寻找工作。难民营的管理工作,也移交给了红十字会和志愿者机构。

这段时光,是越南难民在香港最好的日子。不仅可以出去挣钱,可以享受医疗、教育、托儿、养老等服务,相比香港市民,越南难民甚至看病都不用怎么排队。

自己过上好日子了,也会想到还在越南受苦受累的亲戚父老。香港人好、钱多,速来,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心中都种下了“香港梦”。从1979年到1982年,香港共接收了9万多名越南难民。

然而,这种宽容的难民政策,终于在1982年走到头了。问题,用脚也能想到。香港人多地狭,上十万涌入,而且涌入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紧张。

大量廉价劳动力涌入,搅乱了当地劳动力市场。做同样的事,香港工人一天要10美元,越南难民一天只要2美元,结果大量工作岗位被难民抢走,本地人肯定不满。

治安问题,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勤劳肯干的越南人,也有好逸恶劳、惹是生非的越南人,后者不仅不干活,还经常闹事要福利,甚至发生刑事犯罪,威胁难民营周边居民的生活,激起民愤。

另外,随着难民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接收难民的热情,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香港本来只是中转站,是难民临时庇护所,如果没有最终接手的人,滞留在香港的难民会激增,滞留时间也会延长,搞不好这些人就不走了。

相比最初的那些难民,后来的难民或多或少有点名不副实——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想过去讨个好生活,类似于偷渡。

与此同时,同为“第一收容港”,印尼、马来这些国家,不仅对难民入境设置限制条件,还采取各种措施,让第三国把难民接收走,而香港的难民被接收走的比例最低。香港民众认为这种做法不公平。

为限制难民入境,1982年,港英当局将难民营从开放式管理改为禁闭式管理:1982年7月2日之后到达香港的越南难民,或者1982年12月31日后在香港出生的难民子女,必须住在禁闭式难民营内,不得外出自由活动。但是,难民营内照常提供医疗、教育等服务。

禁闭式难民营其实类似于监狱,没有私人空间,环境比较恶劣,各种脏乱差,经常发生传染病,只是比较监狱更自由一点,时间长了,这种环境会让人出现心理问题,对现状不满,对未来绝望,焦虑、压抑、消沉、迷茫···

那些年富力强的难民,每天衣食无忧,无所事事,过剩的精力,除了用来生孩子之外(难民营婴儿出生率猛增),就是各种闹事,打架、抢劫、强奸等暴力案件层出不穷,以1987年为例,难民营犯罪率竟高达86.2%。

也有不少人逃出难民营,加入了香港黑帮,在麻雀馆、赌场、色情场所当马仔。香港电影中的越南难民犯罪情节,大多来源于此。

禁闭式难民营没能刹住越南难民入港。人,还在不断涌入,挤占香港的资源。

当时,香港平均每年得拿出1亿港元来安置难民,每个难民每年花费为3.5万港元,每人每天约95港元,同一时期,香港老人的公援金(类似于低保)只有50~60港元。

这种情况,谁都不会平衡,香港对越南难民的态度,始于同情,终于厌恶。

至于“第一收容港”,那是英国人搞出来的,根本没经过香港人同意,现在英国都对难民不上心(英国每年接收的难民只有几十到几百人不等),香港又有什么义务接纳那么多难民?

1988年6月16日,港英当局再次调整了难民政策:凡来港的越南人,将被默认为非法入境者,由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甄别,符合难民条件的,进入禁闭式难民营,不符合条件的,一律监禁,等待被遣返。

强制遣返政策,遭到了越南当局和一些“圣母机构”的谴责。越南当局要通过输出难民挣钱,每年能榨好几亿美元,强制遣返,不是断人财路么。

“圣母机构”则认为,这些难民被遣返后,会遭到本国政府的报复(越南当局确实恐吓过难民),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英、越、港三方展开谈判,结果是:越南当局承诺,对自愿遣返者不进行迫害;港英当局停止强制遣返。剩下的工作,就是怎么劝说那些难民同意自愿遣返,宣传,宣传越南当局洗心革面搞建设,宣传回去给安家费,宣传联合国难民署监察难民回国后的安全和待遇。

自愿遣返计划有效果,但效果有限,大部分出来的人已经对越南绝望,一心想去欧美混,岂是几句话能劝动的?这样,难民问题仍然无法彻底解决。

为此,港英政府不断在国际社会奔走,与相关国家协商,寻找解决方案。

港英当局抛出了两个选择:要么香港单方面取消“第一收容港”地位,要么国际社会同意港英政府“有序遣返政策”——分批次将滞留在香港的非难民进行遣返。

此时,东欧剧变,苏联行将就木,越南已从柬埔寨撤军,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孤立的越南开始寻求融入国际社会,专心搞经济建设,在难民问题上变得比较好说话。

1991年,英国终于与越南达成了全面遣返协议。

此后,越南难民就像挤牙膏一样,或自愿遣返,或有序遣返,到1997年的时候,滞留香港的越南难民还有1000多人,第二年,香港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2000年6月1日,香港关闭了最后一个难民营——望后石难民营,滞留在香港的1000多难民,因各种原因无法被遣返,最终获准留港。

至此,越南难民问题,终于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越南商机报告》简介

越南是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在全球产业链大转移的背景下,越南有望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及外贸出口大国。

越南近几年GDP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22年的GDP增长更是居亚洲之首达到8.02%,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

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自从超过1000亿美元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朝着2000亿美元的目标前进。

越南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上升空间大、市场机会多、社会欣欣向荣,是中国人淘金新兴市场的理想国家。

本《越南商机报告》共16章312页,总计约17万字,首先介绍了越南发展的基本状况,随后对餐饮、农林渔牧、服装鞋帽、手机生产销售、家居及手工艺品、美容美妆、商旅服务、教育培训、交通运输、建筑建材、能源矿产、电商行业,以及消费(产业)升级领域的相关商业机会进行了分析,同时还介绍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投资机会。

《越南商机报告》是全面系统认识越南市场,以及成功高效开发和投资越南市场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