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越南户籍制度改革流传很多说法,在中国很多“传说”,最离谱的一个是“废除户籍”。说点有用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核心是一个“常住地”的概念。
在理想情况下,越南户籍制度会优化一个结果:每个人有一个常住地概念,如果某地的户籍人口已经不是常住地,其实也没有户籍福利。
与中国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重的概念、福利相比,越南常住地的概念封堵了一个中国的漏洞——户籍、常住的重复福利漏洞。
首先比较中国、越南对于人口管理方面的一些共同的概念:

1、户籍人口:人口名义上的管理地;
2、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不属于户籍地的人口,但这个概念基本已经不用于人口统计;
3、常住人口、常住地:指在某地生活,但户籍不在某地的人口。
从户籍制度的变更来说,中国采用方式其实是双轨制,也就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1、户籍人口:附加了一些福利,作为某某地市民可以获得某某地的“福利”;
2、常住人口: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人口统计方式,在某地工作的人口也有一定的“福利”。
中国的人口管理方式,其实有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漏洞:当一个人户籍在A地,工作生活在B地的时候,他即可以享受A地的户籍福利, 也可以享受B地的常住人口福利——这就是双重的福利。
中国人口管理模式并非是简单的漏洞,而是既要保证户籍人口福利,也要保证外来人口福利的双重目标决定的。如果封堵这个漏洞,彻底的方法就是“户籍非常住”的人口没有福利,一切按照常住地来考量。
越南户籍制度里面的“常住地”的含义虽然与中国的“常住人口”类似,但这里面其实没有漏洞:一个人只能属于一个常住地,无论他的户籍在哪里。
简而言之,越南的户籍制度让常住地是关键,户籍不常住其实也无法享受“户籍福利”,这其实也就是让中国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的双重管理模型合二为一,封堵一个“两边有福利”的漏洞。
从长远来看,中国未必向越南的户籍制度“抄作业”,但是重复福利、“两边占便宜”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从越南的角度来说,由于户籍是地方的事情,而非中央的事情,因此户籍福利如何分配,也是地方的事情,如果一个地方坚持利用户籍发放福利,显然也是可以的。只是从国家的层面,一个人口只有一个常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