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印度光伏产品进口额同比暴跌77% | 傲多可商机网Aodok.com

2020年一季度,印度光伏产品进口额同比暴跌77%

2020-08-27

根据最新的贸易数据,2020年一季度,印度光伏产品进口额与2019年同比暴跌77%至1.5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6.5亿美元。与上一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进口额也下降了72%,而2019年第四季度为5.29亿美元。

根据Mercom资本印度公司的调查,进口额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COVID-19大流行,这导致了供应链的中断,并在当时导致中国的制造工厂临时关闭。

出于这一情况,印度政府于2020年2月19日澄清说,应将因冠状病毒传播而造成的供应链中断视为自然灾害,可以援引不可抗力条款。随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也发布了一份正式备忘录,指出由于供应链的中断而导致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预定调试时间的延长将被视为不可抗力事件。

Mercom资本印度公司的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太阳能市场报告发现,由于供应短缺和物流问题,建筑活动受到影响,并且大多数项目调试时间线都被延长。

另一方面,光伏产品出口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略增5%。在2020年第一季度,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出口总额为35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3300万美元(约23亿卢比),但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出口下降了53%。

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大部分光伏产品进口来自中国,占79%,其次是越南,占9%,泰国,占7%。较之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进口产品的份额已经从85%降至79%。

根据贸易数据,印度对美国的出口继续强劲,占78.6%,其次是土耳其,为10.1%,南非为2.1%。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美国是最大的市场,占总出口额的近87%。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仅占印度出口市场的15.4%。

在2019-20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印度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进口总额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22%。然而,出口额同比增长76%,达2.13亿美元。

在2019-20财年,印度从中国的光伏产品进口占77.5%,其次是越南(8.4%),泰国(7.2%),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分别为1.9%)。在2018-19财年,中国占78.4%,而越南和泰国分别占4.3%和2.5%。

在2019-20财年,该行业看到了印度光伏产品出口的增长,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印度向美国出口占比接近81%,其次是土耳其(4.5%)和比利时(3.2%)。相比之下,印度在2018-19财年向美国出口了约44%的产品。

对2018年从中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的保护税计划于2020年7月结束。贸易救济总局(DGTR)于2020年6月11日举行听证会,讨论是否继续履行职责。这一决定将对今后的进口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印度政府已提议对光伏产品进口实施基本关税。这项措施还旨在维护国内太阳能制造商的利益。同时,由于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破坏以及随后的封锁造成的普遍情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延长了批准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清单的截止日期,从2020年3月31日推迟至2020年9月30日。

2024-09-03

印度25岁以下的青年人口近6亿,中产阶级群体稳步扩大,受薪女性劳动力增加,男性美容兴起,社交媒体和美容达人快速 […]

2024-04-23

口香糖(chewing gum)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等胶体为本体,加入色素、糖浆、薄荷和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 […]

2024-04-08

2024年4月6日消息,印度阿达尼集团(Adani Group)旗下 Adani Green Energy 表 […]

2023-10-06

骑自行车被广泛认为是最可持续的交通方式之一,也是各个年龄段的重要锻炼方式,但研究人员指出,在报废阶段,自行车具 […]

热点市场
《越南商机报告》简介

越南是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在全球产业链大转移的背景下,越南有望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及外贸出口大国。

越南近几年GDP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自从超过1000亿美元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朝着2000亿美元的目标前进。

本报告共16章326页,总计约18万字,首先介绍了越南发展的基本状况,随后对餐饮、农林渔牧、服装鞋帽、手机生产销售、家居及手工艺品、美容美妆、商旅服务、教育培训、交通运输、建筑建材、能源矿产、电商行业,以及消费(产业)升级领域的相关商业机会进行了分析,同时还介绍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投资机会。

越南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上升空间大、市场繁荣机会多,是中国人淘金新兴市场的首选国家。《越南商机报告》是全面系统认识越南,以及开发和投资越南市场的好帮手。

Vip 会员

1、怎样白手起家成为创业精英?

2、未来的风口项目和热点市场?

3、如何从容地应对裁员或降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