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布 日 期 : 2024年9月3日
Aodok
.com
印度(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India)是印度共和国的简称,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在种性制度上问题十分尖锐。不过,印度作为金砖国家其农业、手工艺、纺织、服务业发展是比较好的,经济产业多元化。
印度的具体位置在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60公里。
印度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北部是山岳地区,这些地区海拔都不高,整个地形是比较平缓、低矮的,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发展农业。这里的农作物在气候条件和土壤等有利条件下,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
印度国旗
印度共和国国旗是印度共和国的国旗。印度共和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
印度共和国国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1921年产生了印度国旗图案的基本设计;1930年,印度国大党正式通过旗帜为印度的标志;1947年7月22日,正式成为印度国旗;1950年1月26日,印度成为共和国,仍沿用此旗帜为国旗。
印度共和国国旗上的3种颜色分别具有不同的寓意:橙色是印度教士的法衣(又说藏红花)颜色,象征无私、勇敢和自我牺牲;白色象征纯洁、真理与和平;绿色象征希望与信心,也代表人类的生产力。国旗的直径近似于白色带的宽度,并且具有24个辐条。中间的法轮是孔雀王朝的鼎盛时期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既代表了印度的古老文明,又象征着神圣与真理。24根轴条代表一天的24个小时,象征着国家永远向前迈进,时时向着胜利转动。
印度国旗确立历程
1906年,孟加拉分割运动中,在加尔各答巴尔舍种植园广场的一次大会上,升起了一面三色的旗帜,从此开始了印度的国旗史。
1907年,由戛马夫人和与侨居德国的印度革命者,在柏林(一说在巴黎)制作了第二面国旗图案。(存疑)同时,在印度,艾尼 贝森特博士和民族运动领袖提拉克共同提出了印度的第三面国旗图案。
1921年,国大党在贝贾瓦拉(今维贾伊瓦拉)举行年会,会上一面有甘地印记的三色旗诞生,成为国大党的党旗。历史国旗(3张)1930年,印度国大党正式通过国大党的党旗为印度的标志。
1931年,全印国大党委员会会议在卡拉奇举行。会议提议任命一个七人委员会来提供国旗的设计图案。同时,首次正式批堆把三色旗作为印度的旗帜,这面旗以说是现国旗的前身。
1947年7月2日,印度制宪会议讨论国旗图案,最后通过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提出的以三色旗为底色,用阿育王时代的法轮代替手纺车地位的国旗图案的议案;同年8月15日上午零时,在制宪会议会堂,英国末代总督蒙巴顿勋爵代表英王正式宣布印度为自治领、印度制宪会议宣布收回权力后,印度的国旗由妇女代表敬献给了制宪会议;同年8月15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在印度国会附近的 广场上,举行了升旗典礼。印度国旗首次升起在印度上空。
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为共和国,仍用此旗为国旗。
印度共和国国旗适用印度共和国《国旗法》等法律法规。印度共和国政府机构和高级领导人出席的场合可以悬挂国旗,普通百姓在共和国日、独立日等几个重大节日才能悬挂国旗。独立日在每年8月15日举行,是印度共和国为庆祝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而确立的法定节日。节日这天,印度总理在德里红堡城楼向全国人民致辞并主持升国旗仪式。全国各地悬挂国旗,举行庆祝集会和游行等活动。
印度国徽
印度国徽图案是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
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雄狮下面中心处是具有古老印度教色彩的法轮;两边的守兽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阿育王根据佛教的典章为他的臣民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 为了严明戒律,公诸世人并使之永久保留,阿育王下令把诏令戒律刻在全国各地带有狮头的石柱上。这些相背而立的威严的雄狮石柱记载了古代印度的强盛,成了印度的国宝。1950年1月26日,印度人民选择这些古老的雄狮图案作为国徽,以此来弘扬印度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印度国徽的由来得从阿育王说起。 阿育王是印度古代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 印度国徽 印度国徽 原名阿输迦,意为“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公元前273年一前232年在位。 阿育王结束了列国时代小国林立、征战不已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的奴隶制帝国。
印度国歌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为印度国歌。
《人民的意志》
印度人的心和命运都由你管辖, 你的名字使全国奋发, 旁遮普、信德、古吉拉特、马拉塔、 达罗毗荼、奥里萨、孟加拉; 温迪亚、喜马拉雅发出回响, 亚穆纳、恒河奏乐回答, 印度洋的波浪唱着歌, 向你颂赞向你祝福, 一切人都等你拯拔。 印度人的心和命运都由你管辖, 你永远无敌于天下。
印度国花
印度国花,印度政府未正式确定国花。一般认为莲花为印度国花。印度自古盛产莲花。最早的吠陀文献和史诗等常有对它的赞词,把它当作美好的象征。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等都视之为吉祥之物。
印度自古盛产莲花,在古老的宗教和文学文献《吠陀》中,在上古印度人崇拜的自然物中,都会提及莲花。 印度人们用莲花作为力量、吉祥、平安、光明的象徵,还把莲花比喻为英雄和神佛。无论画佛像、塑佛身,都以莲花为台座。总而言之,一切美好的理想皆以莲花表示。 所以寺庙里许多佛像都坐立在莲花上面。莲花被佛教如此尊重和神化,也属花中少有的。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
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莲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 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也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即是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印度国树
印度的国树是菩提树(Banyan),也叫印度榕树,巨大的菩提树在印度随处可见,它的大小正好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之地,几百年以来,印度村庄一直是随菩提树而出现的。
菩提树不仅外观巨大,而且它的根系上面又可长出新的根系,占地广阔。菩提树生存期很长以至于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由于菩提树枝繁叶茂,它能为村民们遮风挡雨,时至今日,印度村民们的聚会也还是选在菩提树下,因此,菩提树被认为是神圣的和受敬重的树。
印度的国树带有一层神秘的色彩。“菩提”一词的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便是在菩提树下证悟真理而成佛的,因此,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菩提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因为上文提到传说中的佛祖是在菩提树下顿悟的。无疑,菩提树就是一种智慧的化生。其次,菩提树代表着一种美德。佛祖在这里修炼成佛,普度众生。菩提树本身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人们遮风避雨。这一切,都是因为内心的品德,所以菩提树同时代表的是一种美德。还有,菩提树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表现。人们经常会去菩提树下祈求许愿佛祖的保佑。
印度国鸟
印度的国鸟是孔雀。全世界共有3种孔雀,即蓝孔雀、绿孔雀及刚果孔雀。印度分布的孔雀属于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
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为“国鸟”,使孔雀受到了来自宗教和法律两方面的保护,身贵而位尊。蓝孔雀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鸡形目、雉科鸟类。雄性羽色艳丽,头部冠羽呈扇型,尾屏的眼斑羽惹人注目,颈部鲜亮奇异的蓝色使其在色彩世界中独占一席:孔雀蓝。
孔雀矜持而机警、华美却不娇媚,随遇而安,食性广泛。 在印度,关于孔雀的民间故事很多。传说印度教舞蹈之王湿婆有个儿子迦尔迪盖耶,曾坐着孔雀云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战神卡提科亚也都把孔雀选为骑乘工具,甚至封孔雀为鸟王。印度人世世代代喜爱孔雀,多将其形象雕于建筑上,刻在器皿上或塑在庙宇中。
公元前4世纪,印度历史上出现了一支号称孔雀族的强大部落。经数年征战,他们扫荡群雄,成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孔雀王朝。尤其是第三代帝王阿育王使他的统治时期成为印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他统一了印度次大陆,把释迦牟尼的佛教定为当时印度的国教,他皈依佛门、讲信修善、公平慈爱、杜绝荤腥,被后人推崇备至。正由于佛教在孔雀王朝时得到迅速发展,才使这一教派有机会向国外传播,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今天,尽管佛教徒在印度已成为少数,但印度作为佛教的发祥地,佛教教义的伟大精髓已经融入耆那教特别是印度教之中。所有这些教派无不主张宽容、自律、禁杀生灵,都供奉佛陀,强调普度众生。这种一脉相承的宗教信仰已成为印度社会精神气质的奠基石。
印度国兽
印度尊虎为国兽。1964年由印度政府宣布。80年代中期,印度虎的数量占世界半数以上,但已被列为濒临灭绝的动物。虎属猫科中最大型的吼叫猛兽,分布于印度、不丹和孟加拉国。它们雄姿矫健,体态优美,深受印度人民喜爱,被誉为“国宝”。由于自然栖息地不断减少,已由本世纪初的4万只减少到1972年的1827只。
印度政府在世界保护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资助和专家协助下,1972年4月1日开始实施“老虎工程”(Project of Tiger),同年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七五”期间(1985—90)护虎拨款增至1·06亿卢比(约合840万美元)。先后建成15个老虎保护区。1984年虎数增至4005只。
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是老虎的指名亚种,又名印度虎。野生雄孟加拉虎体重160-270千克,体型仅次于西伯利亚虎。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为底,加上黑色的条纹。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纹的孟加拉白虎,是因为基因变异。体型硕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常具显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发达。喜独居。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 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高寒地区的喜玛拉雅山针叶林、沼泽芦苇丛、印度半岛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苍翠繁茂的雨林和干燥的阔叶树林,以及南亚次大陆沿海的红树林地区。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善于爬树。 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虎亚种。1758年,孟加拉虎被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定为虎的模式种。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是这两个国家的珍稀动物。在中国西藏墨脱有少量跨境分布。
大多数孟加拉虎都生活在印度,全国老虎普查方法(national tiger census methodology),以更加科学,推断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相机拍摄和标志调查所产生的特定地点密度。 2010年的调查结果估计数量为1,706人(1,520-1,909人)(2011年),比2006年的1,411人有所增加(2008年)。增加的部分原因是2011年的调查(Sunderbans,东北部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分地区)包含了新的区域,但在北阿坎德邦、泰米尔纳德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纳塔克邦地区的老虎密度有所增加。然而,调查发现2006-2010年连接栖息地走廊的孟加拉虎范围减少了12.6%。
世界上大约70%的野生虎生活在印度,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以及非法狩猎等原因,它们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们经过再三努力,试图遏制非法交易、保护印度虎免受环境压力,却仍然无法阻止印度虎的数量下降,2006年甚至降到1411只。据印度官方于发布数据表明,2011-2014这三年来,印度的孟加拉虎的数量增加近三分之一,从2011年的1706只增加到2014年的2226只。这一成绩极大地鼓舞了保护濒危物种的工作者。支持者称,新的统计数据带来了极好的消息。
在1994年到2010年间,共有923只老虎被猎人杀害。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统计,2013年有40只印度虎被偷猎者杀死,是自2005年来猎杀数量最多的一年。从1994到2010年,923只印度虎被偷猎者杀死。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世纪以前,生活在印度的老虎数量是4.5万只,而现在的印度虎数量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2015年,据英国《卫报》网站1月20日报道, 本周二,据印度官方于发布数据表明,三年来,印度虎(又名孟加拉虎)的数量增加近三分之一,从2011年的1706只增加到2014年的2226只。这一成绩极大地鼓舞了保护濒危物种的工作者。
2015年,在不丹,孟加拉虎的数量大约为50-150只。尼泊尔拥有大约150-200只,孟加拉则拥有100-150只。
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安放的两个红外相机位点3次拍摄到了野生孟加拉虎,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野外拍摄到孟加拉虎的活体照片。据文献记载,中国孟加拉虎分布在藏东南和云南西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究人员根据南迦巴瓦周边牲畜被大型食肉动物的捕食数量、大型猫科动物的足迹大小和步幅,估计该区域分布有11头虎。
虎是顶级捕食者,对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连续性要求较高。此次调查获得的野生孟加拉虎红外相机照片是孟加拉虎在中国境内野生环境中分布的直接证据,表明当前墨脱县生态环境能够承载野生孟加拉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
印度热点
发 布 日 期 : 2024年9月3日
发 布 日 期 : 2024年4月23日
发 布 日 期 : 2024年4月8日
发 布 日 期 : 2023年10月6日
发 布 日 期 : 2023年9月17日
发 布 日 期 : 2023年9月15日
越南是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在全球产业链大转移的背景下,越南有望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及外贸出口大国。
越南近几年GDP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24年越南GDP的增幅达7.09%,按现价计算达4763亿美元,人均GDP为4700美元;2025年越南GDP的增幅目标为8%。
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自从超过1000亿美元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朝着2000亿美元的目标前进。
越南如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上升空间大、市场机会多、社会欣欣向荣,是中国人淘金新兴市场的首选国家。
本报告共16章326页,总计约18万字,首先介绍了越南发展的基本状况,随后对餐饮、农林渔牧、服装鞋帽、手机生产销售、家居及手工艺品、美容美妆、商旅服务、教育培训、交通运输、建筑建材、能源矿产、电商行业,以及消费(产业)升级领域的相关商业机会进行了分析,同时还介绍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投资机会。
《越南商机报告》是全面系统认识越南市场,以及成功高效开发和投资越南市场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