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在越南平顺省北部的北平县,由贵阳企业承建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亚太区域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取得了商业运营证,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这个装机325兆瓦的巨型光伏发电场,由50个光伏方阵,近百万块光伏电板组成,占地6000亩。其中,光伏板由约16万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支撑,约两千二百公里的集电线路连接光伏板,该距离约等于贵阳至北京的距离。

2019年5月27日下午,中国电建承建的越南虹峰1A&1B光伏发电场升压站成功带电,标志着这个装机351MWp的巨型光伏发电场主要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各光伏方阵将陆续并网发电,项目履约达成重大里程碑节点。

该项目系越南虹峰1A&1B光伏发电场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电建国际)及落户在贵阳高新区的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贵阳院)联合总承包。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越南当地发电项目小而散、清洁能源占比低的局面,助力改善越南当地能源结构,每年可为当地电网提供5.2亿度清洁能源,可节约标煤1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9万吨。

该项目采用中国总承包、中国标准、中国设备,同时又是高度国际化的一个项目。项目施工、采购涉及中国、越南、日本等多家公司,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中国、越南、日本、印度等多国工作人员同时在项目工作,全程国际化管控。

中国电建仅用不到8个月的时间就高效完成了一个巨型光伏发电场的建设工作,项目质量、安全、工期等得到了业主和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

作为国家水电水利勘察、设计、规划的主力军之一,贵阳院成功发挥工程项目勘测设计、总承包、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优势,已完成国内外16000兆瓦水电、5000兆瓦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勘测设计工作,经虹峰项目业主单位多方考察后,贵阳院凭借近50个总承包项目的丰富经验及优秀的策划方案,从来自日本、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贵阳院海外事业部/国际公司总经理雷声军说:“2018年8月底,我们与业主单位签订合同,贵阳院作为项目EPC总承包的执行单位,需在2019年6月30前完成项目建设且全部并网发电。但由于业主资金及林地手续等原因,我们在2018年11月才正式进场施工,要想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工期是最大的风险,我们举全院之力,合理调配资源、增派精兵强将,严格按照国际QHSE标准保障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最终,仅用了约7个月的有效工期。”

“速度之外,越南当地政府发放的商业运营证,不仅标志着该项目所发的电已经能够在越南当地合法投入使用,更代表着当地政府及业主单位对此次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一致认可。” 项目副经理李勇自豪的说。

然而,这自豪其实来得并不容易。“虹峰项目的工程量巨大,各环节间协调的难度也大,而EPC总承包更意味着,这是一个全产业链一体化的项目,贵阳院需要承担包含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管理等任务。

虹峰项目是贵阳院在海外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是最大的总承包项目。除了要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预制约16万根钢筋混凝土桩外,由于电场中的光伏组件、支架等设备大多来自中国企业,共计需近4000个集装箱,厂家生产需要周期,同时从中国运抵越南,再从港口运到项目现场,物流运输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从制桩、打桩环节,到光伏组件等电气设备生产及中越两地间的物流运输,再到安装施工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面临工期延误的风险。”

项目经理张阳说:“作为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重点项目,我们必须要按时保质的履行合约。一旦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便是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形象,高效履约不仅是要展现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上的专业性,更要树立中国电建品牌及贵州企业的良好形象。“

贵阳院只是贵阳企业走出国门的一个缩影,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一员,该公司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燃机等自由锻件远销国外;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反渗透膜,出口至印度、韩国、沙特、俄罗斯等国家;赛峰飞机发动机(贵阳)有限公司的产品远销全球。

数据显示,2018年贵阳市进出口贸易额达349370万美元,贵阳高新区紧跟贵阳对外开放步伐,打造“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枢纽,拓宽走出去通道,外贸进出口额达2.24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达6.4%,同比增长77.5%,一批批带着货物、服务走出去的企业还将持续涌现。